痴迷于金庸武侠世界的读者们都会发现,作为新派武侠小说的一代宗师,金庸先生最擅长在作品结尾处留下令人回味无穷的伏笔。这种独特的叙事手法浩源配资,往往能让读者在掩卷之后仍沉浸在江湖的余韵中,不由自主地展开丰富的想象。
以《倚天屠龙记》的结局为例,金庸并未明确交代张无忌最终的情感归宿,只是含蓄地描述了他为赵敏放弃明教教主之位,二人携手远赴蒙古草原的结局。这个开放式的结尾给读者留下了无限遐想空间:张无忌的急流勇退,让野心勃勃的朱元璋得以顺利夺取胜利果实。随着朱元璋建立大明王朝,史书记载他曾多次出兵围剿蒙古。那么隐居蒙古的张无忌和赵敏,是否会遭遇朱元璋的毒手?这个悬念,只能由每位读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来补全了。
同样耐人寻味的还有《神雕侠侣》的结局。当杨过与小龙女携手走下华山之巅,这部荡气回肠的武侠经典就此画上句号。然而他们离开华山后的去向却成谜——为何后来郭襄寻访古墓却不见二人踪影?更令人玩味的是,在《倚天屠龙记》中,金庸直接跳过了近百年的时光,将故事背景设定在元末乱世。而那位侠之大者,为国为民的郭靖大侠,早已在多年前壮烈殉国于襄阳城。
展开剩余74%虽然整部《倚天屠龙记》看似与郭靖关联不大,但贯穿全书的屠龙刀与倚天剑这两大神兵利器,正是郭靖留下的重要遗产。金庸将笔墨重点放在了俞岱岩、张翠山、殷素素等新一代侠客的江湖历险上,描写他们为争夺屠龙刀而卷入的种种风波。于是,郭靖之死就成了一个隐藏在字里行间的谜团。
按照金庸的暗示,郭靖是在守卫襄阳城时战死沙场。但细究起来,这个结局却存在诸多疑点。要知道,郭靖的武功已臻化境,他将降龙十八掌与《九阴真经》、左右互搏之术乃至天罡北斗阵完美融合,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。再加上黄蓉的足智多谋,夫妻二人配合无间,按理说襄阳城应该是固若金汤。那么,这座坚城究竟是如何被攻破的?
笔者认为,明枪易躲暗箭难防。郭靖黄蓉恐怕万万没想到,他们身边竟潜伏着一个叛徒,最终导致郭靖惨死、黄蓉被俘的悲剧。这个叛徒会是谁呢?有人猜测可能是郭靖的女婿耶律齐。因为据史料记载,耶律齐的父亲耶律楚材与忽必烈关系密切。金庸是否以此为蓝本,将耶律齐塑造成了一个叛徒?
然而细读《神雕侠侣》就会发现,耶律齐绝非贪生怕死之辈。在襄阳城大战中,他曾不顾生死冲入敌阵浴血奋战。即便杨过为他杀开血路,他仍坚持要与部下同生共死。书中记载他说道:杨兄弟,多谢你相救,只是我尚有部属被围,义不能独生,我要跟他们死在一起。如此重情重义的英雄,怎会在数年后叛变投敌?
相比之下,襄阳城安抚使吕文焕的嫌疑更大。原著中描写道:当蒙古大军如潮水般涌来时,吕文焕吓得面如土色,跑到郭靖面前颤声说:郭大侠,守不住啦,咱们出城南退罢!而郭靖则厉声回应:襄阳在,咱们人在,襄阳亡,咱们人亡!这段对话生动展现了二人品格的云泥之别。
可以想见,当忽必烈率十万铁骑围城时,吕文焕早已吓得魂飞魄散,暗中与蒙古人暗通款曲。待到时机成熟,他很可能与忽必烈里应外合——一边烧毁城中粮草,一边打开城门放蒙古大军入城。在这种绝境下,纵使郭靖武功盖世,也难挽狂澜于既倒。
值得注意的是,吕文焕是真实的历史人物。据史料记载,他在1273年2月24日率家眷出城投降,此后受到忽必烈重用,一直活到元朝中期。金庸很可能以此为原型,塑造了他出卖郭靖、生擒黄蓉的情节。
吕文焕为何要生擒黄蓉?这与忽必烈的性格有关。在《神雕侠侣》中,忽必烈初见小龙女时就被其美貌所震撼,明知她与杨过是恋人关系,仍追问其姓名。原著写道:忽必烈向小龙女望了两眼,心下暗惊:'人间竟有如此美丽的女子。'可见忽必烈确有贪恋美色的癖好。吕文焕为讨好新主,很可能将风韵犹存的黄蓉作为礼物献给忽必烈。
令人愤慨的是,这个叛国投敌的奸贼吕文焕,投降后被封为江淮行省右丞,直到1286年才告老还乡。他在安徽老家安享晚年13年,于1298年寿终正寝——此时已是《倚天屠龙记》故事发生的年代。就这样,一个导致襄阳城破、害死郭靖的罪魁祸首,竟然得以善终,这不能不说是对忠义之士最大的讽刺。
发布于:天津市诚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