9月9日佳禾资本,由厦门市人民政府主办,厦门市财政局、厦门市商务局、绿色金融60人论坛(GF60)和厦门海峡可持续产业联合会联合承办,以“打造数字产品护照,助力可持续贸易发展”为主题的2025鼓浪屿论坛・ESG与可持续产业发展创新论坛在厦门成功举办。
万科集团/深石集团创始人、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发表以“ESG-碳中和的‘加法’”为主题的主旨演讲。他指出,当前公众对ESG和碳中和的理解多集中于“减法”,如节能、降耗和减排佳禾资本,而他指出公众更应关注“加法”——即通过鼓励用电、激活绿色消费与盘活低效资产,实现绿色转型与经济发展的双赢。
图:万科集团/深石集团创始人、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
王石以深圳 “生物圈3号”大梅沙社区为例,阐述“加法”实践。该社区是一个功能复合的开放片区,涵盖办公、酒店、学校、医院等多种业态,常住人口约2万。由于旅游季节性明显,淡季宾馆入住率普遍低于50%。项目通过举办“山海共生季”等一系列运动健康与人文艺术融合的活动,激活淡季低效资产,成功吸引淡季游客,显著提升资源利用效率。三年来,该片区总碳排放从9.7万吨降至9.2万吨,降低5%,同期游客数从826万增至1200万,用电量从1.6亿度升至1.9亿度。“单位GDP能耗显著下降,证明碳减排与经济增长可并行不悖”,王石强调,“关键在于提升能碳效率,而非简单压缩总量。”
展开剩余37%王石指出,“加法”的第二层含义,是推动协同,形成产业共兴。碳中和并非单一能源问题,而是一项涉及政府、企业、社区多方协同的社会系统工程。他进一步提出 “加、减、绿、碳、金”五字方针:“加”即激活淡季资源,实现“淡季不淡”;“减”即推进节能改造,提高用能效率,如建筑外墙节能保温、磁悬浮空调等技术降低能耗;“绿” 即绿电交易,包含本地和电力市场中的绿电交易;“碳” 即参与碳资产交易,例如,社区利用黑水虻处理厨余垃圾,该方法已被纳入国际核证碳减排标准(VCS),推进纳入深圳碳普惠应用。若社区自身无法实现碳中和,也可通过购买外部碳信用进行抵消; “金”即绿色金融,目前创新力度不足,从政策端到企业实践端还需要有更多对话。
最后佳禾资本,王石表示,未来社区碳盘查将覆盖园区内各类主体,可以为数字产品护照(DPP)提供真实可信的碳足迹数据。借助这些数据,DPP不仅帮助企业融入绿色供应链,更可推动社区成为绿色金融与碳交易的重要节点。他呼吁与更多伙伴携手,共同创造一个绿色、开放、可持续的未来。
发布于:上海市诚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